厦门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
我市千亿行政事业性国资“家底”公开亮相,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开展监督。昨日闭会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,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19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。
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,它分为四大类:企业国有资产、金融企业国有资产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、国有自然资源资产。此次接受监督的,是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。
【难题】
文物等资产无法量化估值
账本显示,截至2019年年底,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974.8亿元。其中,固定资产1072.9亿元,占54.3%;在建工程435.6亿元,占22.1%;公共基础设施87.3亿元,占4.4%。
事实上,我市行政事业性国资“家底”,并不止这1974.8亿,因为还有些资产难以计量价值,比如文物。对于文物,我们总说“无价之宝”,但如果要量化评估,它到底值多少钱?没有量化标准。
目前,我市的文物只能清点出数量,不可移动文物1745处、可移动文物33509件,它们均没有列入总资产。无法评估金额的,不止文物。半个多世纪前,20万军民肩挑手扛,移山填海造出的海堤,到底该算多少钱?有些道路,几十年来反复开挖重修,该如何计算资产金额?学校、医院、道路、桥梁、公园、绿化带的花草树木等,都算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,但它们都不太好评估具体价值。
这是个全国性难题,对于行政性国资的监督,全国各地都还处于摸索阶段。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,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国较早成立了预算审查和国有资产监督专家库,目前由100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性人才组成,但如文物等品类的固定资产如何估值,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。
【建议】
加强管理合理区分资产
现行的做法,对于文物、桥梁这类非经营性资产,采用“1元入账”,有组成人员认为,入账的目的关键在于做好资产本身的保护、利用,不一定非得要算出个价值来。
也有组成人员认为,还是要算清楚。要进一步研究出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资价值计量方式,通过专业评估、参照同类或类似资产市价估值入账等方式明确资产价值,建立相匹配的登记、核算、统计、评估、考核等管理体系。一位组成人员说,“只有算清楚了,才能更好地维护管理、保值增值,当发生损毁时,才有办法明确追偿。”
审议中,组成人员也达成共识,一致认为进一步摸清行政事业性国资“家底”很有必要,必须加强目录管理,完善资产档案,给出明白账。合理区分非经营性、经营性资产,探索建立起分行业资产管理和处置细则,从而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。
组成人员认为,除了文物这类资产要以保护为主,其他多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更要注重盘活利用、建管并重、以管促建。
>>数字
截至2019年年底,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974.8亿元。其中,固定资产1072.9亿元,占54.3%;在建工程435.6亿元,占22.1%;公共基础设施87.3亿元,占4.4%。
目前,我市不可移动文物1745处、可移动文物33509件。
莆田安福